有没有发现,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对野菜产生了兴趣。一方面是追求绿色健康饮食,另一方面是那种“发现身边可食植物”的乐趣特别吸引人。但单纯的知识科普太枯燥,怎么才能让人看得下去呢?
之前有讲用ai制作中草药故事视频,我们把这个方法用到野菜上面一样适用,把野菜拟人化,让它们自己开口讲故事!比如:“我是荠菜,春天最早醒来的野菜宝贝,古人叫我‘报春菜’,他们还说我能明目益胃……”这样一下子就有趣多了。
这种内容同时满足了人们对故事的天生喜爱和实用知识的需求。就像我们小时候都爱听故事一样,通过故事学知识,轻松又容易记住。
一、让AI写出有趣的故事脚本
选择一种野菜,比如马齿苋。然后使用AI工具(如豆包、ChatGPT、deepseek等),输入提示词:
“请扮演一个活泼有趣的野菜专家,用拟人化的方式介绍马齿苋。要求:让马齿苋自己开口说话,讲述它的生长特点、食用价值和民间故事,语言要生动有趣,包含1-2个民间传说或历史典故。”
AI会生成类似这样的文案:“大家好,我是马齿苋!你们可能在田间地头见过我,我的叶子肉肉的,茎是红紫色的。听说在古代饥荒年代,我救过好多人的命呢!有个民间传说……”。
关键点:一定要在提示词中要求AI避免使用书面化语言,要用口语化表达,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。
二、用AI为野菜设计“形象”并动起来
有了故事脚本,接下来就是让野菜“活”起来。我使用即梦AI绘图工具,输入这样的描述:
“一颗拟人化的马齿苋,有着可爱的笑脸,伸出小手向观众打招呼,背景是田野,卡通风格,色彩鲜艳”。
生成图片后,再利用即梦的“图生视频”功能,让图片中的野菜动起来——叶子轻轻摇摆,笑脸微微变化,仿佛真的在说话。
三、给野菜配上合适的声音
声音是视频的灵魂。可以使用Noiz ai这样的工具,为野菜选择合适的声音。比如给马齿苋配一个活泼亲切的声音,给苦菜配一个略带“沧桑”的声音。
也可以克隆自己的声音,让野菜用你的声音讲故事,这样更能建立个人IP!
四、剪辑成品
把所有的素材导入剪映。将配音、动态画面组合起来,加上字幕和背景音乐,一个生动的“听故事认识野菜”视频就制作完成了。
五、如何让内容更吸引人
1. 开头3秒就要抓住人心
视频开头至关重要。我常用的方法是开头就抛出悬念或共鸣点:
“你知道路边这种不起眼的野菜,曾经是皇帝的救命菜吗?”
或者直接用拟人化开场:“我是一种春天必吃的野菜,很多人找我找错了,今天教你三招辨认我!”
2. 故事中融入实用知识
每个故事都要有知识点。比如讲荠菜时,我会融入如何辨别真伪、食用禁忌和简单做法。这样观众既听了故事,又学到了实用知识。
3. 加入互动环节
在视频结尾,留下问题:“你们还想听哪种野菜的故事?评论区告诉我!” 这样增加了互动,也为下一期提供了选题。
六、如何变现
流量起来了,变现自然水到渠成。
1. 短视频橱窗带货:带货与野菜相关的商品,如野菜种子、采摘工具、野菜食谱书籍等。
2. 知识付费:将你的制作经验整理成课程,教更多人用AI做内容创作。
3. 接商单:账号做起来后,一些相关品牌会找你合作推广。
4. 引流私域:将公域流量引导至微信私域,可销售更高客单价的产品或服务。
七、避坑指南
1. 内容要接地气: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,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讲故事。
2. 确保信息准确:野菜辨认涉及食品安全,必须核实信息的准确性。AI有时会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,需要人工审核修正。
3. 保持更新频率:尽量保持定期更新,让粉丝形成观看习惯。
4. 遵守平台规范:避免夸大宣传野菜的疗效,专注分享知识和文化更安全。
用AI做“听故事认识野菜”视频,让没有任何视频制作基础的小白,也能在短视频领域分一杯羹。AI工具越来越强大,但它们只是工具,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好故事和真诚的分享。
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野菜,还可以扩展到中药、地方传说、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。关键是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点,让AI为你所用,而不是被AI牵着鼻子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