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快手抖音一两年、三年了,作品发了几百条,播放量却始终卡在几百几千?你每天绞尽脑汁“搞原创”,结果却连热门的边都摸不着?别自责了——问题很可能不在于你不够努力,而是掉进了一个叫“原创”的甜蜜陷阱。
为了原创而原创,却不知道“原创”的素材从哪来,肚子里“装不了二两香油”,却妄想凭空搞出惊世之作?这简直是无中生有、暗度陈仓!真正的原创,从来不是空中楼阁。
央视纪录片《百年巨匠》里讲过齐白石的故事。这位巨匠,起点也只是个木工。成为画工、画家、再到一代宗师,他的根基是什么?是临摹,是手绘,是对前人作品成千上万次的研习。
再看国产手机的逆袭之路。17年前,我们被嘲笑为“模仿大国”。18年后呢?当国产厂商真正吃透手机内核,从摄像头位置到数量,原创设计便如井喷般爆发——模仿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突破必经的台阶。
多少老铁创业屡战屡败?就是误以为“创新”等于凭空造轮子。连商业模式内核都没摸透,就在别人地基上“发散思维”,结果搞出个四不像。
这就像让一个从没系统学过音乐的人“做原创歌曲”,连基本调式都搞不清,结果只能是自嗨。你做菜时一把盐、一把花椒面乱放,朋友客气夸你“挺好”,内行人却一眼看穿门外汉的本质。
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背后,是咏春、太极、拳击、柔术的深厚积累;华晨宇的质疑,戳破了没有根基的“原创”多么脆弱。
爆款附近必有爆款,经典旁边必有经典。 短视频创作初期,最高效的策略就是模仿——不是照搬,而是形神兼备地临摹。当你积累了几百上千个作品的精华,将它们优点重组的那一刻,真正的原创才可能诞生。
别急着追求逼格和个性。想成为优秀的原创者?营销学、心理学、写作学、人类行为学、编剧导演能力……这些硬功夫都得下苦功。所谓的“原创神话”,不过是量变积累到质变后,水到渠成的结果。
当你还在死胡同里为“原创”撞得头破血流,聪明人早已在模仿中悄然蜕变。所谓原创的骗局,在于让你误以为起点是空中楼阁,而非脚下的坚实台阶。
与其在死胡同里撞墙,不如踏踏实实站上巨人的肩膀。在模仿中积累,在积累中超越——这才是真正通往原创的窄门。